结束了短暂的间隔年旅行,接下来又要回归现实了。

我和原来同事又接上了暗号,他们已经不在手机淘宝,@异翅 @崇厚 业余时间搞了个Mac版旺旺,成立了新的部门专门做创新业务,部门挂在一淘下面,整个一淘业务当时的老板是吴妈。

二进宫入职

确定了入职团队,接下来一切流程正常。

面试邀请,通过面试等等,入职流程简单的走了一遍。

只不过,办公地点不再是华星创业大厦,而是万塘路华星现代产业园。

img

2012.11.12日,我顺利入职了 一淘及搜索事业部 - UX - Mac Labs。

入职后,Mac 版本旺旺开发已经比较正常了,我们准备做一个 iPad 版本的旺旺。当时确定后续移动端的旺旺版本产品名叫旺信,于是我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旺信 iPad 版本,也就是旺信HD。

确定了做的产品,接下来就是开发了,和业务沟通接口和参数,和设计师确定设计和交互。旺信HD 当时底层消息存储用的是 iOS 提供的 Core Data 框架,当时有个问题记得和 @长行 查了好几天,最后发现是线程使用的问题。具体的也记不清了,只是记得查了几天都毫无头绪,最后是 长行 看接口文档和代码后发现的。

经过差不多三个月的开发,旺信HD 版本终于迎来了内测,还在阿里味上发了邀请内测的帖子;主题是[期待已久]旺信 HD 更新啦,附近的你还在等什么。

第一个版本发布之后,很快就迎来了新的财年。我们当时在 UX 团队下面,于是我参加了至今在集团里最特别的一次团队年会。这个时候你才发现技术团队和设计团队间的差异,只是没有当时的照片。

时间过的很快,余杭的淘宝城也差不多建好可以搬迁了。我们好像是会先搬过去的部门,老板异翅专门找了个下午,带领我们来到淘宝城体验和开会。后来8月份搬迁的时候,我记得我们是在3号楼,具体几楼已经不记得了。

这一年,因为旺信HD,老板给我约了9月份的晋升面试,我从P5升到了P6。更重要的是,2013.11.03,我们家也迎来了第一位小公主,这一年可谓双喜临门。

搬到淘宝城后,有了集团的 All in 无线 战略,我们团队做 Mac 旺旺 和 旺信 HD,有一段时间我便去支援淘宝 iPad 版本内的消息模块,早期版本里联系人和聊天会话就是我做的。这是我和淘宝客户端的第2次交集,也是和前老板 @正淳 的第二次交集。至今,代码库里还能找到当时我的代码,算是留下了一点点痕迹。

1
2
3
4
5
6
//
//  TBHDSessionMessageViewController.m
//  Taobao4iPad
//
//  Created by Hager Hu on 12/28/13.
//  Copyright (c) 2013 Taobao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 Mac Labs 的时间段里,正好集团收购了当时还是PC端网站的虾米音乐。

我们团队当时定位主要就是 Mac 桌面端,收购虾米后和虾米老板搭上线,专门去虾米办公点聊 Mac 版的虾米音乐。后来,我们团队的第3个产品:虾米音乐 Mac 端不久也在集团内开始公测和使用了。我们团队也从之前旺旺及客户端事业部下的 Mac Labs,变成了个人云事业部 下的 Damarc 实验室,Desktop and Mac。

虾米当时主要的开发是 @蔡司 @自成。@蔡司 也是传奇,之前主要是摄影师,自己会捣鼓 ruby 和 rails,然后进了阿里。@自成 则是国内很早使用 ruby on rails 技术栈的,也是因为 rails 和 @异翅 线下认识后入职了阿里。

这一切,都是缘分。

云盘起飞了

14年初,集团收购了当时做的不错的云盘业务 - 酷盘,我们是事业部下做为数不多的客户端团队,于是我们成了那个接手酷盘客户端开发的团队,我们也成了阿里云事业部下的个人云团队。后来,Mac旺旺和旺信HD交给了旺信团队,Mac版虾米音乐也移交给了虾米团队。

img

国外最早火气来的云盘应该是 Dropbox,那个时候还可以靠邀请用户增加 Dropbox 的免费空间。后来,国内大家使用比较多的就是百度云盘。其实,集团收购酷盘时做的也不错,奈何收购过程的时间拖了太久,收购完成后酷盘的用户量已经跌的没多少了。

负责酷盘客户端后基本也是正常的版本迭代,核心的业务就是手机相册的自动备份。除了酷盘客户端,我们还想着能否做些其他创新客户端。

2014年,苹果在WWDC上介绍了新的编程语言swift, 再加上当时人气爆棚的音乐歌手 taylor swift 也有 swift,我们给我们新的项目起名 taylor。当时 taylor 定位是做相册整理,可以根据时间/地点等聚合照片,也可以自己创建相册,和网易相册的定位有些相似。

在阿里,最不缺的就是变化。当时酷盘业务用户量一直没有起来,再加上没有盈利。集团考虑过后决定关闭酷盘业务,于是我们团队的业务没了。酷盘业务差不多在阿里维持了1年吧。

当时做的相册整理应用 taylor 也胎死腹中,夭折了。

同时,整个事业部也有了大的变化,从阿里云事业部变成 OS事业群 - 云OS事业部 - 个人云。众所周知,云OS早期凭着不知名厂商的机器有了一波增长,活跃设备也创过新高,记得当时内网买过一台名为小辣椒的手机。这段时间也算是和云OS一起努力的岁月,只是确实没做出什么成绩。

其实,云盘业务是有用户需求的。

虽然酷盘没了,但集团内一直都有新的云盘出现,后来有了钉云盘,TeamFile等,还有现在的阿里云盘。

业务没有了,我们团队面临新的选择,可以自己在集团内找坑,也可以团队一起找坑。这时候,@蔡司 选择了出走阿里,带着认识不久的女朋友去了新西兰;@自成 则转岗去了蚂蚁,除了几个留在云OS的同学,其它大部分客户端同学则跟随老板一起转到了天猫智能生活事业部。

迎接物联网

智能生活事业部当时主要的产品就是阿里智能,主要是天猫下的智能家电设备控制类应用。

当时过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客户端团队,整个手机就是套壳H5页面,经常白屏啥的。

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整个框架换成Native,提高稳定性和用户体验。没多久,另一位大佬 @柱石 也转岗去了蚂蚁。

阿里智能,应用端核心链路就是设备入网和设备控制。设备入网后面做过方案升级,后来还有专门团队负责设备入网方案。设备控制的核心是设备面板,负责控制设备。设备面板考虑到灵活性都是H5页面。为了提高页面打开速度,我们当时有了离线包和统一路由方案,想尽办法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。

当时小米也有个业务叫米家。阿里智能的问题在于做平台,设备基本是天猫上卖的三方设备,有名牌的如美的、格力、公牛等,还有很多刚做不久的,不知名品牌,因此体验参差不齐。米家则像小米做手机一样做爆品,基本一种类型设备就做一个设备,如人体红外感应、智能开关等,同时又是小米自家投资,所以设备体验和质量都不错。也正是如此,我们不少同学后来做智能家居改造的时候,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米家。

阿里智能的早期的图片已经找不读到了,找到一个在 AppStore 的截图版本。

img

img

阿里智能业务迭代几个版本后,集团准备大搞物联网,于是在原来团队基础上成立了 IoT 事业部,隶属阿里云事业群。成立 IoT 事业部也空降了好几位大佬没,方向也是调整为开放平台。

从阿里智能起家,到物联网开放平台,记得当时还和外面做的涂鸦科技对接过。如今涂鸦科技都已经在美股上市,时间真的是好公司的朋友。无锡鸿山小镇就是这个阶段我们最大的项目,阿里云交付了飞凤平台,帮助无锡鸿山打造成物联网小镇。后来,还有了智能工业,智能小区等行业区分。

这期间,原来阿里智能的几个老人离开 IoT 事业部做了天猫精灵,有了属于天猫精灵的传奇故事。

2017年对我来说也是幸运的一年,从P6升到P7,同时也迎来了家里的第2个小公主,从此开启了辛苦带娃的日子。在我有限的生命里,晋升和孩子总是一起前后来到我的身边。

2018年5月,阿里云要搬到云栖小镇了。这时候,我们团队又面临了一次选择,很多同学住在城西和城北,转塘云栖小镇上班还是挺远的。@异翅 @长行 @崇厚 还有几个同事选择了离开阿里创业去了,开始创业的地方则是在西溪湿地里面,办公环境超级一流羡慕。

只是我考虑家里两个年龄尚小的孩子,自己又没有多少财富上的积累,没有办法一起创业,也是遗憾。

在阿里遇到这么一群小伙伴我是幸运的,也是这段时间确实感受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。我的 Twitter 账号就是在遇到他们之后有的,没想到现在都已经十二年过去了。

差不多在转塘上了半个月班,为了能不把时间耗在无意义的交通上,也为了能离家更近,毅然决然的提了转岗。

为了离家近

那个时候都会说,集团的未来在蚂蚁,蚂蚁的未来靠国际。

2020年7月底,我从阿里云IoT顺利地转岗到了蚂蚁国际,而且蚂蚁Z空间距离我们家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,因此上班是真的近。如果在北京,这得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。

阿里云 IoT 后期主要做物联网开放平台,蚂蚁国际当时也是支持海外站点的钱包业务,将蚂蚁的技术方案和业务输出出去,所以方向上还是很相似的。

在蚂蚁国际的日子里,我主要负责的就是H5容器,以及后来的小程序容器。因为离家近,早上送完孩子上学我也就去公司了,所以那段时间我基本是最早到公司的,也意味着可以做更多的事情。

在阿里,我们的H5容器主要是提供离线包缓存能力,还有路由机制;

在蚂蚁,H5容器除了这部分能力,最重要的则是各种 JSAPI,提供 Native 到 H5 的能力桥接。

小程序容器则是对接的支付宝钱包方案,蚂蚁国际上层做了隔离方案,如离线包的部署地址,IDE的调试等。小程序较H5相比做了渲染和逻辑的隔离,同时也丧失了H5开发的标准性。

记得做小程序容器的时候,当时还没有完善的接入方案,对接 Nebula Inside 方案是各种依赖,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依赖,减小包大小。后来,集团和蚂蚁搞了 Ariver 方案后才好了很多。

也正是这段时间,认识了支付宝钱包主站的很多容器大牛,@崔护,@征翊,还有之前的同事 @柱石,程序员的圈子真的很小。

蚂蚁国际的小程序方案最先对接的是印度 Paytm 钱包,当时专门邀请了 Paytm 团队过来培训。那次也是我的英语口语用到的为数不多的时刻,之前一次则是在滨江外包到摩托罗拉的时候。

蚂蚁国际是我待过的部门里变化最快的部门,基本上每半年都会调整一次。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,有意识去接触前端开发,从客户端到前端。我之前的同事基本都是从前端到客户端,如@崇厚、@伯阳、@异翅,我此时正好反了过来。

有了孩子,不能太晚睡觉,就不能去踢球了。

也是2018年看过耐克创始人的自传《鞋狗》后开始认真跑步,从足球切换到跑步,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健康。

2018年也是幸运,赶上了阿里云所在地云栖小镇与舟山群岛的合作,才有幸赶上了末班车,跑了人生第一个半马,有了第一次马拉松成绩 01:58:31,完成两小时内完赛的目标。

现在,跑步还是在继续,马拉松世界大满贯估计有点难度,想着就先把国内有名的城市马拉松跑了。目前已经跑过杭州、徐州,接下来还希望能够跑北京、上海、厦门、郑州、武汉、重庆等,想着边跑边看世界吧。

2020年,蚂蚁国际一样迎来了业务调整,迫于盈利压力,海外钱包主要交给海外站点自行维护,蚂蚁国际只负责技术方案和支持,开发团队开始减员。熟悉的不少同学开始或转岗或离职,而我这一次选择了回到集团开始的业务 - 电商。

再回到电商

从蚂蚁转岗到集团,当时聊过的几个团队分别是阿里智能,数字农业和手机天猫,基本都是有之前认识的同事。

开始想过数字农业,想来想去觉得客户端不会有多少用户,后来就选择了手机天猫,也就是手猫团队。手猫团队 @谢其宝 是我在阿里云晋升P7时的评委,后面有过一些交集,还有曾经的同事 @李毅超,还有 @徵风。

当时聊的时候,正好要做同城购业务,希望切入本地生活领域。大老板也信誓旦旦,我们要对标美团。

同城购是我来手猫的第一个业务,当时也想着把业务做大,和业务一起成长。来之前,已经上线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版本,后来考虑到长期发展和业务体验,老板们决定做 Native 版本。

也是同城购业务,开始和集团容器方案 DXContainer 有了交集,经常跑到飞猪园区,找 @桦白 解决疑难杂症。也是这时候,第一次做业务的各种数据报表。

转岗手猫没多久,之前认识的几个支付宝主站钱包容器的同学都去了淘特。偶然的机会,发现原来阿里云的同事 @文季 则去了蚂蚁小程序团队,和 @柱石 在小程序团队再相见。而我做同城购使用 DXContainer 的日子里,手淘 DX 团队也开始接手 DXContainer,于是又和老同事 @麦客 接上了暗号,我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。

愿望总是美好的,没成想同城购做了差不多一年,老板跑路,业务也走到了终点。接下来,团队调整,我和数字农业有了第2次交集,数农客户端过来和我们合并了。再然后,我们又和考拉业务走到了一起,只是还属于两个不同的客户端团队。

不做同城购,开始做手机天猫的首页导购。无论是同城购,还是首页导购,我们几乎都成了 DX 开发工程师,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写卡片,经常以此自嘲,都快丧失客户端开发的能力了。

2021年底,DX 团队推出了 RecyclerLayout 支持页面灵活布局。

我们顺势也参考 DXContainer 的协议,做了手猫的 MDXContainer 方案。

这可能也是我在阿里留下的最值的回忆的项目了吧。

不知不觉,我又回到了跨端容器的方向上。

之前是H5,小程序,这一次则是Native的跨端容器方案。

弹指一挥间

弹指一挥间

2012.11.12日,二进宫进入阿里,至今已经十年有余;

如果从2011.01.01 第一次入职算起,很快就要12年,基本一起走过一轮甲子。

自从和阿里结缘

一路跟着从文二西路西湖国际

到华星路创业大厦

再到塘庙路华星现代产业园

然后到了阿里自己的淘宝城

跟着阿里云体会过转塘云栖小镇的路上拥堵

也跟着蚂蚁一起走过一公里的上班路

最后再回到阿里自己的园区

我是幸福的,也是幸运的

百淘79是我身上不曾忘却的标签

阿里十年也注定成为自己重要的人生篇章

只希望以后的路越走越远,越走越好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