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化自我,由英文 ”Quantified Self" 直译而来。量化自我(Quantified Self)这个名词,最早是在2007年,由《Wired》杂志主编凯文·凯利(Kevin Kelly)和技术专栏作家沃尔夫(Gary Wolf)提出,并由此发起一场探索自我身体(Hack the self)的社会运动,他们把对自我跟踪感兴趣的使用者和工具制造者(Self-tracker)组织起来,召开量化自我大会,在全球各国建立量化自我的兴趣组织。

量化自我

量化自我,是“运用技术手段,对个人生活中有关生理吸收(Inputs)、当前状态(Status)和身心表现(Performance)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获取”,也可称作“Self-tracking”(自我跟踪), “Auto-analytics”(自我分析)等。

试图对人自身进行量化监测的想法由来已久。早期的概念是人本主义计算(Humanistic Computing)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,那时就已经有通过穿戴式传感器(Wearable sensors)以人的行为、生理信息为对象的研究。早期的研究使用诸如穿戴式摄像机等比较简陋的技术手段,记录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来了解人类智能、行为等。今天的量化自我,无论是可量化的内容范围、还是技术手段都已有了惊人的进步。

智能设备

Apple Watch, 智能手环,运动手表等设备,已经可以很方便的监测我们的身体状况,如心率、体温、运动等数据。

我的跑步三件套就是 Apple Watch S7, AirPods Pro 2 和 iPhone 12 Pro。除了 Apple Watch S7,我还有一个运动手表就是高驰 Pace 2。 高驰 Pace 2 与 Apple Watch S7 相比,就是心率监测更稳定,Apple Watch 会偶然有时间段无法监测到心率,比如我在2022.11.20日的杭州半程马拉松过程中,中间14-19公里期间就没有心率数据,这种情况已经出现过几次,而高驰则从来没有遇到这个问题。

关于集合

集合,主要用于量化自我,看见成长。集合主要通过频道来提供服务,有数据和图表两个模块。

  • 数据主要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记录和列表展示;
  • 图表则通过进度条、折线图、柱状图、圆环图来显示进度、数据变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