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合的时间线记录

Circle App Screensho

从周二到周五一直在浙江图书馆远程,完成了记录模块的开发。记录模块是集合规划的第二阶段,记录生活的经历、感悟、思考,通过时间线的形式呈现出来。

Gyroscope App Screenshot

集合最早的想法来源于 Gyroscope,记录自己跑过的路线,走过的步数,去过的地方等,只是后来 Gyroscope 的订阅价格很高而没有订阅;看过瑞·达利欧的《原则》,学习了反思+总结=进步,知道了五步流程法和螺旋式上升,还有棒球卡、集点器,也想要记录自己,构建属于自己的机器;现在形态上则有点接近晨间日记的 750 Words,通过不断的写作和记录,可以看到漂亮的统计图表。

“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,没有量化便无法优化” ,这句话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。从开始使用 Tyme 记录和跟踪时间认识到记录的好处,回顾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做过哪些事,还可以分析时间都去哪了,也可以知道自己曾经花了多少时间在一件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上。记录的数据足够多之后就可以量化,量化后可以看见趋势和变化,也能找到继续优化的地方,比如是不是把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,投入到重要事情的时间占比有多大,理想的占比应该是多少等。

我属于思维很容易发散的一类人,在看到貌似不相关的书籍时也能联想到记录和量化。前段时间重读《增长黑客》,北极星指标可能是量化最好的说明。增长就是确认北极星指标,通过快速实验和数据分析,努力向着北极星目标靠近,北极星指标就是努力的方向。增长黑客也是通过不断记录和量化,快速实验和学习认知,找到通往北极星指标的最优路线的过程。

生活中,有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去了,年初给自己定的目标却像抛之脑后一样忘记了,年底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变化,不知道做过哪些事。如果可以记录下来,时不时提醒自己看看和想想自己的目标,一年过会可能离目标会近一点。

很多事情即使当时刻骨铭心,觉得终身难忘,时间久了也会慢慢淡忘。2012 年 4 月,从阿里选择离开开始自己的间隔年,先是从杭州到桂林的 1400 公里骑行,如今也只是记得用了 2 周时间骑到了桂林,很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;之后原本的想法应该是从昆明继续骑行滇藏线到拉萨,已经想不起为什么改成了乘坐高铁大巴;9 月 11 日从雨崩徒步返回昆明匆匆结束了自己的间隔年,到现在也没记起为什么是这个决定,而不是继续前行。

这些都是促使我做记录模块的想法,也想把所有数据都记录在一个地方,而不是零落的分散在不同的应用里。2022 年度总结时,想到要回顾和记录的方面,读过的书,看过的电影,去过的地方,买过的东西,做过的事情,当然还有跑过的马拉松,今年也都可以通过集合记录下来。

保持好奇心多尝试

以前也去过蹦床乐园,但也只是蹦而已。周末去多乐岛蹦床乐园,想着蹦床应该不只是站在上面蹦这么简单的玩,通过搜索蹦床教学发现了背弹入门教学,知道了蹦床也是滑雪等运动的一个练习项目,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背弹开始练习。

看别人做的都很简单,自己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一开始都不敢跳起后躺倒,即使跳起躺倒也会用力过猛,靠近头部落到蹦床差点要完翻跟头的动作。有了一点感觉后,按照示范动作单独练习,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力,用力也弹不起来。除了用力部位不对,姿势也会很僵硬,一会之后就浑身就是汗,只能休息一会接着练习。练习的多了,慢慢就有了点感觉,能明显感受到核心发力后的弹起,这时候也还只是勉强弹起。离开的时候,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发力到慢慢可以弹起一点高度,也算有了一点点进步。

去玩蹦床,任何人都不需要学习就知道怎么玩,也是很多小孩子喜欢玩的项目。但如果停留在简单的蹦下去弹起来未免太简单了,还是要有好奇心,才知道去了解和学习,知道了也才会有改变和提高的可能。现在发达的互联网,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分享,无论抖音还是B站都有,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,不满足于已经知道的,是否愿意了解和尝试还未知道的。

想起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结尾,“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",用在这里做个结尾再合适不过了。